分类:行业热点 > 产业资讯 发布时间:2024-06-27 16:11:54 作者:史爱林 成权 文章来源:环境经济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到江苏视察或对江苏作出重要指示,要求江苏进一步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、塑造新优势。
近年来,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积极践行“两山”理论,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锚定建设“国际湿地旅游首选目的地”高目标,深入推进文旅产业国际化、高端化、艺术化,打造出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,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“走在前、作示范”,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的“绿色含量”。
今年1—5月,该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.5%,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822万元,同比增长23.5%,比全市增速高出19个百分点;建安投资完成21822万元,同比增长82%,增速全区第一,旅游经营收入、税收、同比增长25%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2%,一幅产业更优、生态更好、幸福感更强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生态“高颜值”,扮靓绿水青山
仲夏时节,俯瞰黄尖大地,绿水青山、鸢飞鱼跃,一派美不胜收的景色。
近年来,黄尖镇认真学习借鉴浙江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积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,完成新洋港、兴农村新型社区建设,231户农民搬入新居,代表亭湖区完成国家级“四好农村路”创建并通过交通部专家评估验收;投入800万元实施道路桥梁提升工程,投入3000万元实施1.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,完成新洋港污水管网、集镇体育广场、三中沟休闲游步道、集镇老旧小区改造、消防站、无动力污水处理设备、农村改厕、集镇公厕、休闲公园等10多项民生实事工程,让群众尽享身边的“小确幸”。
同时,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引领,加大湿地、森林、海洋等生态资源的保护,统筹产业结构调整、污染治理、生态保护,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,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。现在这里,已经成为四百多种珍稀鸟类中换羽、栖息、越冬和筑巢的场所,全球一半的野生丹顶鹤在此越冬,更有天然氧吧盐城林场,占地面积达1900公顷,森林覆盖率达85%,现有树种100多个,负氧离子平均达3800个/每立方厘米,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。
经济高价值,做大金山银山
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,把“绿水青山”转化为“金山银山”,“金山银山”再反哺“绿水青山”,黄尖形成了良性循环。
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,持续放大“黄尖菊花”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“金字”招牌,与中国医科大学,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,建立菊花“产学研”联合体,开发菊花系列产品,实现产加销一体化。深度挖掘中医康养文化,高标准建设“黄尖菊花”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展厅,菊花智能化培育基地,发挥“黄尖菊花”品牌优势,“智慎堂”菊花交易中心的龙头优势,艺术村、中医养生馆的人文优势,推动菊花主题农文旅产业做大做强。围绕“菊花+文化+艺术”的创新发展模式,打造 2023 黄尖菊花文化艺术节暨潮间带国际艺术对话活动,抓住菊花文化节平台带来的人气、流量,以品牌国际化、节会产业化、市场运作化为手段,积极培育丰富多彩的会展活动,推动相关产业发展。开发即食海盐、盐雕、丹顶鹤系列、菊花系列文旅产品,做特文化节庆品牌,讲好世遗之眼、丹鹤故里“一个真实的故事”,让文化节品牌影响转换为实实在在的综合效益,加快形成推动黄尖高质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此外,积极推动农旅融合特色村居创建,深度挖掘地方原始田园、森林、湿地和民俗风貌,积极建设更有活力、更有前景、更有人气的特色镇村。其中,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潮间带艺术村。它位于黄(渤)海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、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西侧黄尖镇兴农村境内,成功打造国内最大的茅草屋特色建筑群,建成明清徽派风貌的东西锦龙堂、自然艺术中心、单向空间·潮间带艺术村店、艺术酒吧、餐饮综合体和“一个真实的故事”立体花坛、鹤龙农场、梵高民宿等特色项目,促进了农文旅融合,呈现业态多元,八方生财的良好局面,2023年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29万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3.88万元。“世界遗产地,与美共栖息”的生态之美、人文之美、产业之美、发展之美加速呈现。
产业大发展,拓宽“两山”转化路
依托盐城林场丰富的森林资源,紧盯“双碳”目标政策机遇,在巩固林业碳汇存量、提升林业碳汇增量、探索林业碳汇开发路径方面真抓实干、积极尝试,拓展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,跑出生态经济“加速度”。2022年,盐城林场创成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。全力服务保障2023全球滨海论坛,黄尖镇新闸村50亩新建公益林产生的335吨减排量,用于抵消会议期间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48吨二氧化碳当量。大力弘扬林场三代职工以坚定意志打造绿色屏障的林场愚公品质,将盐城林场纳入党建示范点创建,重视森林景观塑造,对盐城林场参观线路进行优化。采用EOD模式,对盐城林场板块特色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提升,启动盐城林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新一轮设计,拓宽生态价值转化通道,实现从“木材林业”向生态林业、休闲林业、多功能林业的嬗变。
“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,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”。近年来,黄尖发挥生态优势,充分凝聚绿色新动能,不断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,开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领域新赛道,一大批节能环保、新能源等产业项目纷至沓来。今年上半年,黄尖镇成功签约落户华谷农机(10亿元以上项目)、希普脑瓣膜、电子测温仪、医用铝塑盖等体现新质生产力的亿元以上的项目7个,医疗器械产业初具雏形,黄尖医疗器械产业园也有望在近期投入使用。
此外,黄尖镇还大力发展民宿经济、研学经济,积极打造六大主题民宿的同时,突出“一房一品”,制定民宿装修补贴政策,鼓励村民自主开办民宿,为游客提供自采加工、土灶体验等特色项目,让客人享受“开轩面场圃,把酒话桑麻”的田园风趣。
同时,将开发研学、团建市场作为艺术村发展的重要抓手,规划了“潮间带艺术村—徐秀娟纪念馆—兴农艺境党建示范点—盐城林场—黄尖牡丹园—小田变大田示范区—黄尖菊花地理标志展厅”研学、团建线路,主办、承办国际、国内大型文旅活动10多场次。
编辑:陈斯伟
本网声明:
1. 本网转载作品(内容)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,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真实性,任何人下载使用该等作品(内容)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2.本网转载作品(内容)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,如版权人或者作品(内容)的来源方认为作品(内容)不宜转载供公众无偿浏览,请及时联系本网,本网将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不利影响。
3.投稿本网的作者应确保其投稿作品(内容)不存在侵害第三方合法权利的内容,如投稿作品(内容)侵害第三方合法权利的,由投稿人承担全部法律责任,本网将在知悉后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不利影响。